高雄市水處理公報 (94年08月01日) |
高雄市水處理-公報 94年8月1日
發刊單位:高雄市水處理器材商業同業公會 發刊人:劉茂生理事長 編輯:秘書處 公會會址: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164號 公會電話:(07)554-8070 公會傳真:(07)553-8851
每期要聞 ※ 7月5日由理事長、洪南榮理事、秘書,參加職訓局“輔導機制”本會書面簡報10分鐘,座談及意見交流50分 鐘,輔導合格後,可參與九十四年全民共通核心職能課程訓練計畫。(秘書處) ※ 7月27日通知輔導合格,可參與九十四年全民共通核心職能課程訓練計畫,8月上旬將簽訂契約書後,將逐步 進行訓練計畫,預計9/2~10/24開課,確定後會另行通知各會員。(秘書處) ※ 高雄市商業會第五十九屆商人節優良從業人員及商業團體工作人員表彰,凡於原單位服務年資滿十年、滿十 五年、滿二十年、滿二十五年以上,每一年次均可表彰一次,(說明:譬如服務滿十年已表彰一次者,須待 服務滿十五年方能再受表彰,其他年次類推。去年已表彰者,五年後方能再受表彰),申請日期:即日起至 九十四年九月三十日截止。相關資料,請向本會秘書處索取。(秘書處)
活動快訊 ※ 「2005年金門縣加盟連鎖暨居家生活展」展覽日期94年9月8~12日共計五天,展出內容以結合金門投資力與消 費力各種商品與商機,有意參展者請洽柲書處。(秘書處)
報相關導 ※ 全民共通核心職能課程 (九十四年度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補助辦理在職勞工進修訓練共通核心職能訓練課程計畫) 特 色:由政府補助經費,協助企業培養員工正確的工作態度,加強敬業精神及團隊合作,以提昇員 工認同感及忠誠度,進而提昇工作績效。 內 容:(一)學、術科課程及時數(合計60小時) 1.動機職能: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群我倫理與績效表現方法、專業精神與自我管理。 2.行為職能:職場與職務之認知與溝通協調技能、工作團隊與團隊協作方法、工作夥伴 關係與衝突化解能力。 3.知識職能:環境知識的學習與創新(環境知識之開發)、價值概念與成本意識(客觀知識之 開發)、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解題知識之開發)。 1.全民共通核心職能課程:(1)動機職能(DC) D1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5小時) D2群我倫理與績效表現方式(6小時) D3專業精神與自我管理(5小時) (2)行為職能(BC) B1職場與職務之認知與溝通協調技能(6小時) B2工作團隊與團隊協作方式(5小時) B3工作夥伴關係與衝突化解能力 (5小時) (3)知識職能(KC) K1環境知識的學習與創新(5小時) K2價值概念與成本意識(5小時) K3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6小時) 2.本業專業訓練課程:(1)有關水處理基本常職(6小時) (2)有關水處理實務演練(6小時) 備註:以上課程會在招生簡章上有更明確之說明。
※ 論飲用水安全管理(東吳大學微生物系張碧芬 邱子權) 日常生活中﹐水的取用是不可或缺的﹐由於人體中約有70%是由水構成﹐因此﹐如何將原水(指未經淨化處 理的水)淨化成為淨水﹐一直是政府單位與廣大民眾所努力與盼望的目標。而本文最主要是從水中致病微生物的 觀點切入﹐介紹美國現況並探究國內飲用水處理的過程與未來努力的方向。 首先介紹以下幾類與水生疾病(Water Borne Disease)有關的微生物: 細菌:細菌的分布相當廣泛﹐而其中病原菌的長約0.4~14um﹐寬約0.2~2um。主要與水生疾病有關的細菌包括 Legionella﹐Salmonella typhi﹐Shigella﹐Vibrio cholerae。 病毒:病毒在非寄主體外是無法表現其生命功能的﹐一般與水生疾病有關的病毒﹐大小約0.02~0.09um﹐且都具 有蛋白質的外套﹐使它們不會受到環境的危害。與原生動物和細菌最大的不同是﹐它們都只包含一種核酸 (DNA或RNA )。主要的病原包括hepatitis A和Norwalk virus。 原生動物:原生動物一般在水體中的數量遠大過細菌和病毒﹐為了要生活在苛刻的環境中﹐有些原生動物會分泌 一種保護性的覆蓋物﹐並形成休眠狀態﹐這種型式稱之為囊胞(cyst)﹐囊胞可以幫助原生動物抵抗飲用水 的消毒﹐使疾病擴散。主要病原包括Giardia和Cryptospordium。 根據資料顯示﹐美國自1991年至今﹐共被報導了746968起水生疾病﹐其中有6448起死亡的案例﹐雖然數目 是如此的駭人聽聞﹐但水媒疾病要在現今的美國爆發流行的機會卻相當小﹐這完全要歸功於下水道污染的有效 處理及飲用水的嚴格品管所致﹐另外﹐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也功不可歿。在西元1974年時﹐美國國會通過了安 全飲用水法案 (Safe Drinking Water Act, SDWA)﹐確保了飲用水的品質﹐而在表水及地下水處理法(SWTR)中, 也明文規定了飲用水的處理必須移去至少99.9%的Giardia lamblia和99.99%的病毒﹐這種種的規定﹐使得美國因 飲用水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風險降到了最低。反觀國內﹐各項確保飲用水品質的法規也被擬定﹐如八十六年五 月二十一日修正發布「飲用水管理條例」﹐八十六年八月三十日修正「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八十七年七月 二十九日修正發布「飲用水設備維護管理辦法」。辦法中第七條規定﹐飲用水之出水溫度若能達到90℃以上﹐ 即認定可去除99.9%的生菌數。 這些律法的制定﹐無非是要提昇國人飲用水源的安全性﹐但與美國相較﹐我國 的飲用水管理管制項目較少。一般飲用水水質標準規定的項目包括微生物標準﹑物理性標準以及化學性標準三 大類﹐以微生物標準為例﹐美國的飲用水必須移除大部份的原生動物﹑病毒和細菌﹐而我國則較偏重在細菌方 面﹐尤其是大腸桿菌的密度﹑總菌落數等﹐更被認為是飲用水是否受到污染的決定性生物指標。 為了消弭飲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原水要飲用之前應當經過一段消毒及過濾除臭的程序。理論上從 我們的飲水中消除致病微生物﹐只要添加入適當的消毒劑﹐並給予一段充分的作用期﹐就能確保水源中的致病 微生物被去活性﹐然後便可以將水送至各水源分散系統中。但實際上﹐許多的情況都會使得我們的消毒過程不 全﹐從物理因素來看﹐當水中存有一些不可溶解的固態物質時﹐可能會對致病微生物造成保護﹐從化學因素來 看﹐水中的物質也可能會與消毒劑作用使其失效﹐另外某些較高等的生物如藻類等﹐也可能間接的保護了這些 致病微生物。為了克服這些問題﹐飲用水就勢必要再經過某些適當的處理。 傳統的飲用水處理方式﹐是以慢濾法為主﹐藉由砂層的表面形成微生物濾膜進行過濾﹐以獲得良好的水質 。然而﹐隨著都市化的來臨﹐需要大量土地面積的慢濾法已漸漸被混凝﹑沉澱﹑快濾及消毒之淨水程序所取代﹐ 而成為今日自來水的標準處理程序。混凝沉澱乃以去除原水之中懸浮物質為主﹐而未被去除的細菌類再以氯消 毒之﹐但此一標準淨水程序的處理仍有其限制。 飲用水在加氯消毒的過程中﹐水中有機物和氯反應會形成三鹵甲烷﹐其主要的生成物包括CHCl3(氯仿)﹑ CHBrCl2﹑CHBr2Cl﹑CHBr3(溴仿)等﹐此四者合稱三鹵甲烷﹐其中研究較多者為氯仿﹐氯仿經細菌和動物實驗 發現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的可能﹐基於此﹐我國飲用水水源及水質標準中乃規定三鹵甲烷的最大限值為100PPb。 根據日本大阪市豐野淨水場場長桅野勝司得研究﹐自來水煮沸過程中三鹵甲烷會先隨溫度增加而增加﹐並 於煮沸到100℃時達到最高點﹐ 此後若打開蓋子繼續煮3~5分鐘﹐則可大幅降低三鹵甲烷的含量﹐國內環境檢 驗所研究亦得到類似結果﹐因此在家庭飲用水上﹐國人應於開水煮沸後打開蓋子3~5分鐘﹐以有效降低三鹵甲 烷對人體的潛在危險。 現今自來水的淨化處理程序對於異常臭味及有機氯化物並無法有效移除之﹐因此未來應針對水質狀況加以 檢討﹐使用更高級更具效率的處理系統﹐以解決當前問題。目前在國外的自來水高級處理系統中﹐漸被使用的 包括臭氧處理﹑活性碳處理﹑生物膜處理等﹐雖各有其優點﹐但由於各地水源環境的不同﹐而在處理上有不同 的成效。以目前商業上頗為流行的臭氧處理為例﹐其殺菌力雖強﹐但容易增加水中可同化有機碳 (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AOC)的含量﹐並可能形成一些副產物如甲醛﹐因此並沒有一套統一的最有效的淨 水處理法廣為世界各國所採納﹐未來我國應衡量經濟效益及處理效果﹐研究出最符合我國需要的淨水程序﹐ 以提供國人安全﹑衛生﹑舒適可口的飲用水。 |